HKUST ENGINEERING

Title
研究
Description
讓天馬行空的意念轉化為可見成果
Abhishek K. Srivastava教授(右二)及其團隊成員合照,包括論文第一作者、博士生廖澤兵(中),以及其他共同作者,包括博士後研究員Maksym Prodanov博士(右一)、博士生Mallem Kumar(左二)及宋建欣(左一)合照。廖澤兵手持紅色QR-LED樣本。
科大工學院研發超高效紅色量子棒QR-LED 大幅提升屏幕色彩鮮豔度及亮度
Abhishek K. SRIVASTAVA教授的研究團隊在量子棒發光二極管(QR-LED)技術上取得重大進展,為紅色QR-LED創下了破紀錄的高效率水平。
香港科技大學陳弦教授(左)及同濟大學張晨波博士(右)成功研發出深度學習模型FerroAI。該模型僅需20秒,即可繪製鐵電材料的組分–溫度相圖,標誌著人工智能賦能鐵電材料研發的新紀元。 [
鐵電性能的寶藏相圖:AI真能秒開?
陳弦教授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深度學習模型FerroAI。該模型僅需20秒,即可繪製鐵電材料的組分–溫度相圖,並預測出介電常數高達11,051的新型鐵電材料。
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和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兼醫工交叉聯合創新中心主任陳浩教授(右)與南方醫院病理科主任暨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學系教授梁莉教授(左)合影。
香港科大工學院研發AI病理系統SmartPath 提供一站式癌症診斷支援
陳浩教授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創新人工智能(AI)系統SmartPath,革新癌症病理診療全流程。
科大科研團隊成功研發人工智能醫療平台 – SmartCare系統,革新醫療服務流程。系統已獲科大校園醫療中心率先試用。(左起)科大健康安全及環境處處長俞宗岱教授、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浩教授、SmartCare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鄭毅誠醫生。
科大研發SmartCare智能醫療平台 推廣以病人為本的診療體驗
陳浩教授的研究團隊研發的人工智能醫療平台 – SmartCare系統,旨在革新醫療服務流程,提升從分流至就診全流程的患者體驗。
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兼科大醫學成像與影像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小萌教授(中)、科能三維技術(醫療)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丘榮豐先生(右)及骨科專科醫生、科能三維醫療顧問謝龍峰醫生(左)講解新技術的應用與未來合作計劃。
科大研發新型AI醫學影像技術 大幅降低99%輻射量 Content Banner
李小萌教授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項突破性的人工智能(AI)技術,只需利用極少量X光影像,即可精準建構立體三維(3D)骨骼與器官影像模型,與原先需進行電腦掃描(CT 掃描)的程序相比,有助病人減少接收 99% 輻射量。
曾超華教授的研究獲選為《先進科學》期刊(2025年6月,第12卷21期)的封底論文。
科大工學院團隊於鋰離子電池回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促進關鍵金屬回收與減碳轉型
曾超華教授的研究團隊近日揭示一種原子級的新機制,闡明阻礙鋰離子電池高效回收的關鍵因素。
論文的通訊作者周圓圓教授(左;手持鈣鈦礦晶體結構模型)及第一作者段甜偉博士(右)站在太陽能板前。
科大夥美國及瑞士頂尖學府提出創新策略 重塑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周圓圓教授的研究團隊最近提出了一種生物啟發的綜合多尺度設計策略,以應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面臨的關鍵挑戰——長期運行的穩定性。
Abhishek K. Srivastava教授(前排中間)、Maksym Prodanov博士(前排右二)和Kumar Mallem(前排左二)與其研究團隊成員合影。Prodanov博士手持的三個瓶子內,載有量子棒材料。Mallem則手持綠色發光QRLED樣本。
科大研新一代QRLEDs 耀眼色彩革新智能手機與電視顯示屏
Abhishek K. Srivastava教授的研究團隊突破顯示技術瓶頸,成功研發出全球最光亮、最節能的量子棒發光二極體(QRLED)。
由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陸萌茜教授(左)和鄭達勳博士(右)領導的最新研究指出,氣候暖化將令快速傳播型的MJO現象於2028年起增多,引致地球面臨更頻繁的「降水鞭打」現象(即旱災和暴雨急劇交替)。
科大研究警告氣候變化威脅加速:「降水鞭打」現象最早於2028年起愈見頻繁
陸萌茜教授的研究團隊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地球將最早於2028年起面臨更頻繁的「降水鞭打」現象,即旱災和暴雨急劇交替,又稱「旱澇急轉」。
科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楊海(右)與科大(廣州)智能交通學域博士生魯洪良(左)融合神經科學、認知科學和倫理學,開發出一套新系統,使自駕車能像真人司機般「思考」。
科大工學院推出「擬人化」自動駕駛系統 有效降低整體交通風險逾26%
楊海教授的研究團隊最近成功開發了一套「擬人化認知編碼系統」,讓自動駕駛車能像人類司機般「思考」,綜合判斷複雜路況。這項嶄新技術可將整體交通風險降低26.3%,而對於行人及騎行者等高風險群體來說,潛在意外更大幅減少51.7%。
Title
創新與影響
Description
我們在不斷演進的工程學領域開闢新路向,克服重重困難,同時啟發莘莘學子
Title
工學院排名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25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25

Number 33 globally for Engineering in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in 2025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25

QS_02

43
Title
在科大工學院學習
Description
本學院提供各級工程學教育,助你實現不同抱負
Submodule
Students building drivable electric vehicles
View of LG7's outdoor lawn area
Undergraduate students discussing their project in the Dream Team Open Lab
Aerial view of HKUST campu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resenting their project in the laboratory
Ground-view of HKUST's atrium
Submodule
Title
有心事?想找人傾訴?
Description
尋求協助並無不妥。科大設有專業輔導團隊,在你有需要時提供支持。

24/7 HEARing Helpline全天候聆聽熱線
電話:(852) 8208 2688 | 電郵地址:counsel@ust.hk
Submod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