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裝置O_Oley為預防青光眼帶來曙光

Thumbnail Title
新發明護目鏡有助舒減眼壓

可穿戴裝置O_Oley為預防青光眼帶來曙光

Content Banner
由林銓振教授帶領、梁潤園博士(中)指導的工程研究團隊,隊員包括梁婉盈(左一)、郭健南(左二)、陳冠中(右二)及徐旻志(右一),他們攜手發明了青光眼預防裝置O_Oley。
由林銓振教授帶領、梁潤園博士(中)指導的工程研究團隊,隊員包括梁婉盈(左一)、郭健南(左二)、陳冠中(右二)及徐旻志(右一),他們攜手發明了青光眼預防裝置O_Oley。  [Download Photo]
Body

常言道:「預防勝於治療」,此一說對青光眼一疾病而言尤其真確。由於青光眼症狀隱匿而無法逆轉,病發後會逐步惡化,令患者視力逐漸喪失導致失明,所以被稱為沉默的視力小偷。科大研究團隊發明了簡單易用的非侵入性眼部保健可穿戴裝置——O_Oley,能及早預防青光眼,為青光眼高危群體帶來了曙光。

研究團隊由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的林銓振教授帶領、梁潤園博士擔任指導老師,隊員包括四名工學院學生,分別為郭健南(機械工程博士五年級)、徐旻志(機械工程博士一年級)、陳冠中(機械工程學士四年級)及梁婉盈(機械工程學士三年級)。團隊憑藉該項發明勝出了詹姆斯.戴森獎(James Dyson Award)的香港賽段,為研究項目注入了5,000英鎊資金,有助他們為設計申請專利和成立初創公司,進一步完善產品設計。

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萎縮引致的眼疾。這種損害通常源於房水持續積聚導致眼內壓過高,因此降低確診患者的眼壓,是迄今證實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案。

青光眼可隨著時間推移導致視力逐步喪失,是全球失明病例的第二大原因。儘管此病症非常普遍,但現時仍未有預防青光眼的療法。而O_Oley正是為預防青光眼而設計的物理治療裝置,目標群衆為關注眼睛健康人士。臨床版本旨在舒解眼壓,並緩減組織老化和僵硬所致的損害。

從概念到實踐

按摩有助舒緩眼睛疲憊,配合熱毛巾還可以加強效果。然而,這些方法僅對眼周區域有效,不足以放鬆眼內組織。研究團隊於是進行了科學研究,並將概念移植到O_Oley系統,讓使用者輕鬆進行日常眼部保健,讓角膜在溫熱的密閉空間中得以伸展,從而逐漸改善眼組織的順應性,盡量減輕眼內壓所致的損害。 

O_Oley內置角膜組織順應性改善系統(CTCI)和眼細胞再生系統(OCR)。CTCI系統主責調節護目鏡的鏡腔壓力,並提高鏡腔溫度,以非接觸方式按摩角膜組織;OCR系統則利用特定波長的啟動光和紅外線照射來激發細胞內活動,同時促進眼部血液循環。

郭健南表示:「使用O_Oley就像讓眼睛進行『高溫瑜伽』一樣,幫助使用者伸展眼部表面以降低眼壓,並在溫度受控的溫熱環境中放鬆。」他解釋指眼睛結構與氣球相似,當表面變得僵硬和緊綳時,內部便會積聚壓力。O_Oley的設計能減輕眼壓,從而阻止青光眼惡化。

每個人都面臨罹患青光眼的風險,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 O_Oley的服務對像不僅限於已確診患者,還包括老年人、高眼壓、高度近視或遠視,以及家族病史中有青光眼等風險因素較多的人士。由於O_Oley所使用的治療方式溫和舒適,感覺就像以暖毛巾輕壓眼部,所以設備的服務對象更爲廣泛,亦包含受電子產品和生活習慣相關所影響的眼睛疲勞人士。

團隊現正逐步改善早期原型,務求開發更貼近面市要求的版本,並打算邀請更多有才華的同學加入團隊以加快開發過程。

無心插柳的小驚喜

團隊在研究過程中,機緣巧合地遇上一項意想不到的發現。雖然開發O_Oley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眼壓,但裝置也被證明能有效地為雙目保濕。

郭健南指:「我們真的沒有想過O_Oley可以迅速舒緩乾眼症狀。使用O_Oley後,降低眼壓或許需要一段時間,但眼睛的濕潤度卻幾乎立即上升,它能馬上緩解眼睛的㾗癢和刺痛感。」

展望未來,團隊將繼續在研發過程發掘更多的產品益處。少許好奇心加上毅力,無心插柳的發現或許可轉化為新的產品功能,惠及另一群使用者。

及時嘉許別具意義

O_Oley的研發過程並非完全一帆風順,團隊曾經歷了一段事倍功半、毫無寸進的時期。雖然他們早已明白證實裝置的有效性和驗證結果需要反覆實驗和極大耐心,但在研究初期,當試驗參與者的眼壓沒有任何變動時,他們難免會感到氣餒。

郭健南說:「坦白說,開發原型的初期,進展可謂微不足道,我們確有一刻想過要放棄。因此,戴森獎對我們而言是一個來得非常及時的肯定。團隊的創意能贏得支持和認同,我們真的感到無比榮幸,這份認同也讓我們重新振作、重建信心,努力為進程帶來轉機。」

幸而研究結果沒有讓他們失望。研究團隊自那時起見證了試驗參與者眼壓逐漸下降,證明了O_Oley的確能有助降低眼壓,為預防青光眼提供了一種新的非侵入性治療途徑。 

除了校準影響裝置功效的參數,團隊還專注於優化裝置的舒適度,務求令使用者擁有最佳體驗。他們展開了多輪原型改進試驗,致力令裝置更小巧輕盈和更符合人體工學,提升佩戴合適度。

齊心事成

這支跨學科團隊的隊員來自不同的工程領域,每位隊員的專業知識範疇雖然有區別,但他們卻有著一致的願景。合作的時候,他們不會只顧分工,而是着重互相依靠、集思廣益,透過思維的碰撞激發出不同的思考角度,充分整合各人見解,以創造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徐旻志說:「要成為同一團隊中志同道合的好夥伴絕非易事。我們很幸運能找到彼此,大家天天為了實現同一目標埋首工作,產生了非常奇妙的協同效應。」

研究團隊鼓勵所有人開誠佈公,並建立了開明的文化,讓每位隊員都樂於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陳冠中說:「我們經歷了好幾個設計修改週期,過程充滿挑戰,但我認為隊員的同根同心是獲獎的一大原因。我們營造了一個鼓勵大家分享自己想法的環境,無論那個想法聽起來多麼怪誕,我們都不會害怕分享,也不會擔心被質疑,這推動了隊員們的自發性。」

適當指導引領好奇心發展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團隊以林教授與前人的科學成果為研發基礎,成功研發了O_Oley。郭健南感激地表示:「林教授的啟發和意念都非常重要。過去十年間,他一直在奠定與眼睛生物力學相關的研究基礎。如果沒有他的獨到見解和經驗,我們或會遇上更多波折。」

好奇心是一支成功的研究團隊不可或缺的條件,但在缺乏適當引導的情況下,好奇心可能成為一柄雙刃劍。林教授與梁博士在指導團隊時,在給予清晰明確的方針和給予創作空間之間取得了微妙的平衡,成為了團隊可靠的專家顧問。他們會適時爲團隊提供富建設性的回饋,避免項目偏離原意。

梁博士笑言:「這支團隊的其中一個特色,是他們充滿好奇心。他們很有動力更深入地探究、挖掘更多可能性,而在找到答案之前他們絕不輕言放棄。我們的職責,就是正確引導隊員的好奇心,助他們把集體創意變為現實。」

在兩位導師的信任和引導下,隊員們獲得了一次寶貴的科研實戰經驗。梁婉盈道:「這是我首次參與研究實習,我預想自己會按照指示行事,但結果導師們不但諄諄善誘,還讓我們自由、靈活地順應好奇心開展研發。我特別感激梁博士,他知道我對生物力學感興趣後,邀請我成為團隊一分子,這是一次難能可貴的經驗。」

永不言棄

在使命感的驅使下,團隊決意堅持研發,直到實現總體目標,創造出可有效預防青光眼的可穿戴裝置。

郭健南說:「就算當初O_Oley未見取得正面的試驗結果,我們都打算以另一途徑開發另一種能實現相同目的的裝置。因為我們的初心並非把產品商業化,而是創建出能幫助青光眼患者的發明。我們沿路走來的每一步,都是朝著這個目標而行。畢竟我們日後也可能會受惠於自己的發明,誰知道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