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業界交流日展示豐碩科研成果 拓展校企合作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天舉辦業界交流日,數百名業界人士、潛在投資者、學者、政府官員和企業家出席,與科大研究團隊探討合作機會。與此同時,科大亦展示涵蓋四個領域的31項創新發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以及多名創科界巨頭包括微眾銀行(WeBank)、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捷和實業有限公司及華為的高級行政人員亦在今天早上舉行的座談會中,就大學與業界如何合作推動香港創科發展分享了精闢的見解。來自歐洲聯盟以及瑞典、埃及和越南等多國領事館的領事與代表,以及多個商會、業界、學術界和科技界人士參與活動,聚首一堂尋覓商機。
孫東教授表示:「政府、業界、學術及科研界在香港的創科發展中均扮演獨特的角色。通過我們過去的共同努力,香港的創科生態系統日益蓬勃發展。要保持這個良好勢頭,跨界別的合作至關重要。我特別高興看到科大不僅在科技研究方面有領先地位,更致力與社會各界分享知識和經驗,與業界建立緊密聯繫。」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於活動上表示﹕「科學與創新是促進香港及國家發展的重要增長動力。作為香港科研的先驅,科大可以擔當領頭羊角色,帶動香港建立完善的創科生態圈,正如史丹福大學在三藩市灣區內的矽谷所擔當的角色一樣。憑藉科大的科研實力,以及與本港、區域性與環球各界包括政府和業界的緊密聯繫及合作,我們可以填補創科環境現有的空隙,推動基礎研究轉化成對社會具影響力的技術,以建設一個蓬勃的生態圈。」
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科大過去三十年於多個「深科技」(Deep Technology)領域——包括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機械人、大數據、金融科技和再生能源,累積了豐厚實力。這些領域亦正正是上月施政報告所提及的創科焦點領域。科大憑藉創業文化和逾600位本港、區域以至環球政府及業界的巨大網絡,截至2022年共培育了1,645間初創企業,當中包括9間獨角獸企業和7間上市公司,合共創造了逾4,000億港元的經濟效益。
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教授表示,大學有能力協助縮窄行業的「吸收能力差距」,以優化香港的創科生態系統。他說:「『吸收能力』指的是識別和了解新意念、技術或資訊,以及企業如何將它們應用於商業目的的能力。作為一所大學,我們將致力提升科研技術商品化的準備度,並會盡早與業界夥伴合作,以期減少障礙並縮短技術轉移的過程。」
除了科研協作項目、成立聯合實驗室和跨界別聯盟,以匯聚來自全球的研究人員和創科界代表﹕包括大學在香港科學園成立、研究人工智能晶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InnoHK 實驗室以外,科大亦透過推出不同基金、舉辦投資者配對活動,以及放寬業界合作夥伴及持分者的專利和註冊要求等,從多方面着手促進知識轉移。
(原文由香港科技大學公共事務處在此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