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Title
寓遊戲於學習

引人入勝的數字遊戲

Content Banner
從推出Gforum、用Telegram與學生溝通,以至在網上平台Coursera講課,梁煒霆教授不斷尋找方法讓自己與時並進。
從推出Gforum、用Telegram與學生溝通,以至在網上平台Coursera講課,梁煒霆教授不斷尋找方法讓自己與時並進。 [Download Photo]
Body

科大工學院工程教育助理教授梁煒霆年少時熱愛電子遊戲,一直渴望投身電玩行業,從來沒想過當一位老師,更遑論贏取教學獎項。

這位2021科大「卓越核心課程教學獎」得主直言:「上大學前,我從來算不上好學生!直到我對計算機科學產生興趣才有所轉變,更在大學和研究院進修這一門專業,取得科大博士學位。轉眼間,從一位教學助理變成科大教授。」

現實不似預期

梁教授執教的得獎課程「COMP 2711 離散數學工具與計算機科學」,簡單而言涉及概率、圖論和計算理論。授課初期,他沿用昔日大學恩師的教學方法,但面對比自己年輕整整10年的學生,很快便發覺不能「蕭規曹隨」。

梁教授回想說:「我當學生時,上課沒有powerpoint,沒有影片,也沒甚麼輔助教學的工具。上課時,大家只管埋頭抄筆記,甚至沒有多少時間發問!起初,我嘗試照搬從前的一套,但根本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令我知道必須改變。」

舊的一套不管用,梁教授馬上改變策略,每一課開始時向學生提出一些有趣問題,挑戰年輕人的腦筋。

「這是『先嘗試、後解釋』的教學方法:我們會向學生提出蒙提.霍爾難題(Monty Hall problem)、騎士與流氓謎題(Knights and Knaves)等經典數學題,或是與撲克、六合彩概率等有關的常見問題。讓學生知道邏輯學和概率絕非單純的書本理論,而是非常實用的日常生活工具。我們利用這些智力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再進一步要求學生自行出題,作為其中一份功課,增加挑戰難度。」

一個遊戲兩份功課

這個學科的傳統授課方法,是由老師出題,學生解題後交功課給老師或助教批改。然而,有助教發現部分學生翻查舊卷,直接抄襲答案!有見及此,梁教授與教學團隊在科大教育創新中心(CEI)協助下,建立了一個遊戲平台,要求學生為全班同學設計數學題,大家一同解謎。

在CEI資助下,梁教授團隊推出名為 Gforum的遊戲平台,讓學生上載自己構思的問題。團隊收集所有問題後,再向每位學生隨機分配五條問題作為功課,一個學期兩次。

梁教授說:「自此,課堂討論便不愁沒有新鮮感、具啟發性的數學問題!這模式的精妙之處,在於學生出題時必須活用各種方程式和理論,才能令自己和他人信服,過程涉及慎密思考,對他們牢牢掌握有關知識和技巧很有幫助。」

提升學習興趣和方法後,梁教授著手思考如何能夠更有效與學生溝通,他說:「學生不滿足於遊戲平台上的題目,想挑戰更多數學難題,我們於是成立Telegram群組,歡迎大家分享更多題目,並容許匿名或化名提問與解答,他們都非常踴躍參與。同學知道討論時不需使用真姓名,便會更樂意提問。」

梁教授以創新手法教學,盡心盡力營造有利學習的環境,激發學生好奇心,示範了如何深入淺出講學、寓遊戲於學習。這番努力為他贏得2021年「卓越核心課程教學獎」。

保持年輕寓教於樂

從推出Gforum、用Telegram與學生溝通,以至在網上平台Coursera講課,梁教授不斷尋找方法讓自己與時並進。

「我有打機(玩電子遊戲),也會看《魷魚遊戲》這類大受歡迎的電視劇,都是確保自己緊貼潮流和市場科技的方法。知識會以不同形態出現,最重要是成功把它傳遞給學生,否則一切便毫無意義!身為教育家,應保持心境年輕,也要不斷提升教學方法。」

梁教授樂意瞭解和接觸學生,深得科大同學敬重。在學生眼中,他不僅是梁教授,也是朋友。

「為人師表,經常以不同形式幫助學生,形式之多自己一時也未必為意。我曾收到舊生來信,感謝我給予意見或出言鼓勵,有時連我自己也想不起來,但不要緊,學生明白我們的心意才最重要,師生之間的聯繫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很多人也許認為「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是老生常談,但梁教授卻把這句話牢記心中,學生受其薰陶,也秉持同一信念。

他這樣總結:「保持心境年輕,樂在其中,得到的會更多 — 我就是這樣把對計算機科學的熱情化為動力,取得眼前的成果!」

 

相關連結:

(原文由香港科技大學公共事務處在此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