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社區

鵬程青年工程師學苑
鵬程青年工程師學苑旨在提供創新及以學生為中心的平台,鼓勵高中生投入真實的工程體驗,啟發他們活用工程師慣用的思考模式。學苑透過舉辦一系列協作和自主研習活動,讓學生代入工程師思維,養成不屈不撓的解難精神。

科大水底機械人大賽
水底機械人大賽旨在提供獨特的 iSTEAM(即共融、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學習體驗。自2015年以來 ,大賽讓工學院的學生積極應用所學知識,以增強與社會的聯繫 。 他們與不同學院的學生合作,肩負領導角色,帶領逾1800名小四至中三的學生,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肢體傷殘、來自基層和少數族裔的學生及教師,一同享受體驗式學習和社區參與活動。




視野無界
視野無界是科大的本科生學習平台,旨在鼓勵學生將熱誠和創意轉化為解決世界各地醫療問題的創新解決方案。視野無界融匯課程、團隊項目和海外考察團,提供跨越學習領域、地域和文化的學習體驗。視野無界的項目針對資源匱乏的社群,致力帶來具社會影響力的具體解決方案。
ENGG 1900 服務學習課程 [1 學分]
本課程由工學院提供支持,並與本地或非本地的非政府組織合作。報讀本課程的學生將有機會參與社區服務。學生將透過大課、講座或訓練課堂建立溝通技能及或/擴闊視野。學生並須完成非政府組織制訂的要求。課程接近尾聲時,學生需要適當地提交報告、反思文章、小組專題研究或演講。他們或需要就活動進行評估。在某些情況下,校園以外的訓練可以以粵語進行。報讀本課程需獲導師許可。學生重讀本課程將不會獲取學分。本課程以合格(P)或不合格(F)評分。課程評分或會標示為准予繼續(PP)。
課程預期學習成果:
- 識別服務提供者提面對的問題
- 對有需要人士展現同理心,並反思作為負責任公民的角色與責任
- 與社區組織合作,規劃、籌辦和推行社區計劃
- 與參與人士溝通,包括同學、服務提供者以及服務對象
- 認識社會責任、多元文化和積極公民身份的價值
- 評估提供社區服務時所使用的方法
- 點評工程師角色
ENGG 2900 社區服務專案 [1-4 學分]
本課程由工學院指導,形式是於指定非政府機構進行社區服務計劃。學生需要按照非政府組織主辦方及/或課程導師的指示,出席所有培訓課堂、設計和推行服務計劃/參與服務學習任務。除了適切地完成有關非政府組織的其他要求,學生須於課程完結時以論文、小組專題研究報告或演講的形式提交反思文章,以展示其達成了所有預期學習成果。報讀本課程前應先取得課程主任許可。本課程以合格(P)或不合格(F)評分。課程評分或會標示為准予繼續(PP)。
ENGG 2900A 社區服務專案:透過服務學習培養領導才能[2 學分]
本課程旨在推動學生更深入參與社區服務,並透過籌款活動、綠化社會和長者服務等社會服務計劃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在工學院的指導下,學生服務指定的非政府組織,從而獲得制訂計劃、推廣與實施的經驗。需獲導師許可。本課程以合格(P)或不合格(F)評分。課程評分或會標示為准予繼續(PP)。
ENGG 2900D 社區服務專案:水底機械人社區參與計劃 [2 學分]
本社區專案課程讓科大本科生有機會與其他學院的學生組團合作,服務特定社群(即中小學學生/南亞裔青少年等),藉以了解服務對象群體所面對的限制,同時學習如何應用理論知識製作水底機械人。科大本科生將在整項計劃中擔任老師,向中小學學生及/或南亞裔青少年傳授製作水底機械人的技能。科大本科生也將透過本計劃學習活動管理技能。學生在報讀本課程前應先取得課程主任許可。如課程主題不同,本課程可重覆修讀並獲學分。本課程以合格(P)或不合格(F)評分。課程評分或會標示為准予繼續(PP)。
課程預期學習成果:
- 從導師和朋輩身上學習水底機械人設計的多學科基本知識
- 為不同服務對象群體設計度身訂造的學習指南
- 從水底機械人學徒轉型為服務對象群體的教練
- 體會不同服務對象群體(即中小學學生/有特殊學習需要SEN 學生)所面對的限制
- 就為期兩天的水底機械人比賽籌備工作流程
- 參與競賽團隊的工作,在不同層級之間交流意念和促進合作。
UCOP 3200 Design for Global Health [3 credits]
This common core course is offered by Student Innovation for Global Health Technology (SIGHT) at HKUST, and is a project-based, experiential course that exposes students to tackle global health problems using design thinking as an innovation process. The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develop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different communit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improve communication, design skills through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based design experience. Each team will set objectiv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mester after getting the needs of communities via the project partners. There will be several task-based assessments throughout the semester to check the progress of each project team, as evaluated by the teaching team, faculty advisors, and project partners.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students need to showcase their output as a roadshow. This common core course is open to students from any academic background looking for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design thinking and motivation to tackle global health issues.
Selected students from UCOP 3200 will take part in an overseas study trip, in which they visit the low-resource communities served by partner NGOs. The trip will be packed with on-site observations, data collection, interviews with stakeholders, and intensive brainstorming sessions. The students will also serve the underprivileged by conducting health workshops and implementing the products already developed in the prior semester.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trip, the teams will present to partner NGO and receive feedbacks, and summarize their experience in learning portfol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