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 Connection

Alumni Connection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校友莊永漳博士(前排右)和仉旭博士(後排右二),以及他們就讀科大期間的指導老師劉紀美教授(前排左),和其他鐳昱光電科技的成員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校友莊永漳博士(前排右)和仉旭博士(後排右二),以及他們就讀科大期間的指導老師劉紀美教授(前排左),和其他鐳昱光電科技的成員 
Sean McMinn博士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Midjourney繪畫出他對香港學生的未來想像。
Sean McMinn博士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Midjourney繪畫出他對香港學生的未來想像。 
積極迎接科技革命
中華電力工程師姚偉強(Binnie)深受頂尖學者與業界專家啟發,他研發的電力負載預測集成模型已獲公司應用於日常營運。
中華電力工程師姚偉強(Binnie)深受頂尖學者與業界專家啟發,他研發的電力負載預測集成模型已獲公司應用於日常營運。 
楊偉諾(右)於2022 年 10 月在澳洲珀斯舉行的國際物流與運輸學會國際會議上獲頒「2022年度國際青年成就獎」。
楊偉諾(右)於2022 年 10 月在澳洲珀斯舉行的國際物流與運輸學會國際會議上獲頒「2022年度國際青年成就獎」。 
工學院校友 Johnson Liu(左)及 Roy Chung(右)在科大本科時代均為工學院學生大使計劃的領袖生,並榮獲享負盛名的法國卓越獎學金赴法深造研究院課程。
工學院校友 Johnson Liu(左)及 Roy Chung(右)在科大本科時代均為工學院學生大使計劃的領袖生,並榮獲享負盛名的法國卓越獎學金赴法深造研究院課程。 
留學法國擴闊視野
署理工學院院長施毅明教致歡迎辭。
署理工學院院長施毅明教授致歡迎辭。 
回首·聚首·再啟新篇
梁鈞教授專注應用取之自然的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用以解決斜坡穩定性等岩土工程問題。
梁鈞教授專注應用取之自然的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用以解決斜坡穩定性等岩土工程問題。 
與大自然合作推動可持續的工程學設計方案
PanopticAI研發了人工智能健康監測應用程式,透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鏡頭,監測使用者的健康數據,如心跳率、吸吸率和血壓等。程式正於全港10至20間老人院試行運作。
PanopticAI研發了人工智能健康監測應用程式,透過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鏡頭,監測使用者的健康數據,如心跳率、吸吸率和血壓等。程式正於全港10至20間老人院試行運作。 
用電話給自己把脈
左起:本科生Phisitchai Chavanachinda(Pierre)及畢業生Wadeelada Thitisomboon(Nink)。
左起:本科生Phisitchai Chavanachinda(Pierre)及畢業生Wadeelada Thitisomboon(Nink)。 
左起:博士生曾靖婷及校友張博宏。
左起:博士生曾靖婷及校友張博宏。 
求學在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