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肺癌病人免受第二刀之苦
患上肺癌及接受手术固然让人担忧,若然未能彻底切除肿瘤,病人或需要再度接受手术。科大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崭新的细胞成像技术,只需三分钟,就能准确检测病人体内是否仍有残余的癌细胞组织,在手术期间以人工智能协助医生及时判断癌细胞切除的成效,从而避免患者承受二次折磨。
对抗头号杀手
该研究项目的首席研究员——科大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黄子维说:「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在2020年,全球估计有约220万宗新症和180万宗死亡个案。 大致上,接受癌症切除手术的病人当中,有大约一至两成病人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这亦促使黄教授将研究项目的重心放在肺癌上。
他进一步说明:「多年来,外科医生都一直面临一项重大挑战,就是在手术期间,无法确定所有癌细胞是否已经成功切除。」
黄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应用这项新技术惠及病人。他们正在与五间医院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分析约一千名病人的组织样本,并预期CHAMP显微镜能于2024年在香港投入服务,2025年开始扩展至内地。
这些合作伙伴包括香港的玛丽医院和威尔斯亲王医院,以及内地三间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以及安阳市肿瘤医院。
研发新方法,带来新希望
现时用于癌组织成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传统石蜡切片技术虽然被广泛认为是「金标准」,准确度亦近乎完美,但一般需时一星期才能得出报告,意味病人在手术后还要焦急地等候多日,才知道手术成效。如果手术不成功,便要再捱一刀,进行第二次手术,方有望清除体内残余的癌细胞。另一种在手术进行当中使用的检测方法称为冷冻切片,虽然可以在30分钟内快速得出结果,但准确度只有约七成。
科大团队研发的成像技术便带来新的突破:只需三分钟就能侦测癌细胞,而且准确度更超过九成,媲美需时一星期的传统石蜡切片成像。
黄教授解释新显微镜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我们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刺激组织表面,利用细胞内生物分子所产生的自发荧光,生成灰阶的细胞图像。」
「得出灰阶图像后,我们会利用自家研发的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虚拟染色,变成近似临床金标准的组织学图像,方便病理医生作实时评估,在手术中途确认所有癌细胞是否已成功切除。」
这项名为《通过图案照明的计算高通量自发荧光显微镜》(简称CHAMP)的技术,在本地以至国际医学界屡获赞誉。团队在科大的支持下,创办了初创公司遨天医疗科技,并获「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支持,希望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医院及诊所。
在2020年,公司在科大 – 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上获颁金奖,同时胜出深圳其中一个最大型的初创公司比赛——南山创业之星国外赛。团队今年再下一城,在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夺得金奖,在国际舞台上争光。
除了研发技术外,公司未来亦计划生产CHAMP显微镜,供应给香港、国内以至海外的医疗机构使用。
医疗成像技术的未来
CHAMP是黄教授多年严谨研究的心血结晶。他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及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已经潜心研究改善组织学成像的技术。在生物医疗成像专家汪立宏教授的指导下,黄教授与他当时实验室团队的成员一起研发出一款显微镜,能够在一至两小时分析乳癌肿瘤,准确度媲美需时一周的传统石蜡切片检测。
黄教授说:「当时的成果令人鼓舞,但我认为检测速度仍未够快。我认为技术尚有进步空间,于是下定决心继续钻研医疗成像技术。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我便回港加入科大,成为全职教员。」
他忆述:「后来一位肺科医生问我那项成像技术可否应用于肺癌。因为肺部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若在手术中能精准地切除癌细胞,不仅可以尽力保存病人呼吸系统的功能,同时也能将残余癌细胞对身体的威胁减至最低,保障病人术后的健康。于是,我决定挑战自己,将研究的重心转向肺癌。作为首席研究员,我带领科大团队成功研发CHAMP成像技术,与我修读博士课程期间的发明比较,速度快了大约一百倍。我期待这项研究最终能在临床应用,发挥它的贡献。」
CHAMP的潜在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除了研究肺癌及乳癌外,团队亦正在对肝癌、大肠癌、肾癌和皮肤癌,以及各种前列腺疾病进行小型测试。
「我们深信CHAMP未来会令医疗成像及诊断更臻完善,我们研发的显微镜将会是香港、内地以至海外医疗机构诊症的好帮手。」
(原文由香港科技大学环球事务及传讯处在此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