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牽頭嫦娥八號國際合作項目研製「月面多功能移動操作機械人暨移動充電站」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公布,正式通過國家航天局遴選,獲委任領導「嫦娥八號」多功能月面作業機械人暨可移動充電站國際合作項目。科大將領軍海內外航天專家團隊,研製具靈巧操作及移動充電設備的多功能月面機械人,為國家探月任務作出貢獻。
嫦娥八號為國家探月工程四期的重要項目,計劃於2028年前後實施發射,是由中國牽頭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先行計劃之一,為未來在月球極區長期維持無人月球站建立基礎。作為是次「嫦娥八號」國際合作操作機械人項目的主導機構,科大將聯同多個香港本地、內地以及國際單位,包括香港理工大學(理大)、香港大學(港大)、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城市大學(城大)、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航天八院)、大連理工大學、深圳大學以及南非國家航天局等,攜手實現從概念、研製、生產、測試到系統的前沿航天技術創新。項目已獲香港創新科技署資助,透過InnoHK研發平台成立「香港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負責此任務,進一步推進跨院校與地域間之合作。
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科大衷心感謝國家航天局的信任以及特區政府的支持,對於能牽頭參與國家探月工程感到極為鼓舞。航空航天工程學是科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繼去年八月成功發射了香港高教界首顆高分辨光學衛星,科大專家團隊正研發的『高分辨率全球溫室氣體探測』項目,未來亦有望於中國空間站應用。我們對參與嫦娥八號國際合作項目亦引以為傲, 這個項目標誌著科大在航天深空探索領域踏上重要里程。我們將繼續發揮在航天領域的領先科研優勢,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貢獻。」
港方領軍的機械人總重量達100公斤,能在月球極端環境下進行科學探測,儀器佈置和安裝等任務,並將配備移動無線充電功能,為不同月面設備充電,以提升月球探測和協同作業能力,推動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發展,助力未來月面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拓展科學研究。
項目負責人、科大太空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于宏宇教授介紹,是次任務研究團隊將需要攻克多個重大挑戰﹕「首先,在月面南極運作的機械人,將面對極端低溫環境,因此在研發過程中需同時兼顧先進材料以及溫度管理系統的運用,以確保機械人的可靠性;其次,由於月面缺乏衛星導航系統,設計時需要克服定位、導航、自主運動和操作控制的技術挑戰;另外,機械人在配備為月面設備充電功能、以及能進行多項精細操作的同時,必須保持輕巧。團隊成員將利用各自優勢,透過優化設計,採用先進材料和工藝,合作研製一個揉合創新技術的機械人。同時項目將採用中國航天的質量保證體系,確保圓滿完成國家交托的任務。」
國家於2023年10月發布《嫦娥八號國際合作機遇》公告。科大牽頭包括國際合作夥伴在內的團隊,向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提交項目建議書,並於本年11月確認入選。為完成這項「月面多功能移動操作機器人暨移動充電站」國際合作項目,並建立本地航天技術的基礎能力,特區政府由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旗下的創新科技署,斥資成立香港首個聚焦太空科技的InnoHK研究中心,並委任孫慶平教授和于宏宇教授分別出任中心主任及聯合主任,而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系主任吳波教授則獲委任為副主任。
孫慶平主任強調說:「是次登月任務得以由本地院校、内地高校與院所及國外航天機構形成聯合團隊,以InnoHK中心的形式主導整個項目的構思、研發、測試和生產,實屬香港歷史上前所未有、亦是規模最大的。這充分反映國家認可科大以及香港的航天團隊,在機械、航空航天、電子、傳熱、材料等工程前沿領域的實力。我們會加倍珍惜此機遇,充分利用香港高校多年來累積的科研成果和香港國際科創中心的功能和優勢,確保任務得以完成。我們定必全力以赴,把基礎研究和科研創新與工程實施密切結合,加強各學科的合作與融合,代表香港為國家的航天事業作出獨特的貢獻。」
項目主要成員還包括科大施凌教授、段默龍教授和王者教授,理大陶肖明教授和徐賓剛教授、港大劉濤教授、中大張為昭教授、城大高思陽教授、航天八院張玉花研究員和張崇峰研究員、大連理工大學于曉洲教授、深圳大學朱平教授以及南非國家航天局Martin SNOW博士。
(原文由香港科技大學環球事務及傳訊處在此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