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

Image
Entrepreneurship
Mobile Image
Entrepreneurship
Title
工學院的創業精神
Description
科大工學院(工學院)以培育有思想、敢創新的人才為己任,透過工程學與創新科技為社會帶來積極影響,從而締造更美好的美來。為配合工學院社群每位師生發揮無限創意和突破既有規限,工學院也致力提供各種教育和全方位發展機會 ,支持這些人才開展屬於他們的創業之旅。
Submodule
Dr. Nick CHIN, Co-Founder & CTO of PanopticAI
「香港科技大學讓我具備創新和引領變革的能力。我的目標是:透過精準易用的工具,提高大眾的健康意識,使健康管理觸手可及。不逐浮光,專注本真—銘刻存在的獨特印記,貢獻己力,共創更美好健康的世界。」 - 全境智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陳經緯博士
Anushka PUROHIT, CEO of Breer
「回想在香港科技大學的經歷,最美妙之處就是讓我能夠建立紮實的工程學基礎,並學以致用去創業。科大正是我開展事業所需要的跳板!」- Breer 行政總裁布思家
Markus CHEUNG, Founder & CEO of Meat the Next
「我相信創新、創意和開放的思維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香港科技大學的日子,進一步鞏固了我這個信念。憑創業路上累積的知識與技能,我創立了Meat the Next,致力以創新科技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益創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張保坤
Prof. Jack LAU, Chairman of Swanland.AI
「開始時並不是一帆風順。我們要想辦法解決資金短缺、研究和製作原型樽頸等問題。最大的得著,就是學懂任何情況都要做好準備,無論迎面而來的如何意想不到,然後將每個錯誤變成學習的機會,督促自己成長。」- Swanland.AI主席廖家俊教授
Frank WANG, Found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nd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of DJI
「我唸研究院的第一年便已經開設了自己的公司,還有很多相信我的教授給予了不少幫助。」 - 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首席執行官及首席科技官汪滔
Dr. ZHANG Yunfei, Founder & President of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為大灣區內的年輕朋友提供機會,讓他們可以多些游走於不同城市,有更多機會交流和合作,是我特別感興趣也希望能做到的事情 。」 - 珠海雲洲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及主席張雲飛博士
Terry TSANG, Founder &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Mad Head Limited
「身為科大畢業生,我們都接受了世界級大學的優質教育,成為社會上得天獨厚的小社群。所以我深信這個小社群有責任回饋社會,幫助其他人追夢。」- Mad Head Limited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曾建中
Vanessa HO , CEO of Pure Living Inc Limited
「得到科大教授的支持和提供研發新意念,我們可以更善用營商經驗,篩選出有市場潛力的產品。此外,因為老師會介紹優秀能幹的畢業生,我們可以更快和更容易地找到適當人才。」- Pure Living Inc Limited行政總裁何寶琪
Angus LUK, Co-founder of EventX
「我們每天都探究不同問題。這樣做很有彈性,而且這種別具創意的工作和解難方式令人非常有滿足感。」- EventX聯合創辦人陸啟哲
Dr. Lydia LEUNG, CEO of Belu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雖然初創公司有可能成功生存甚至茁壯成長,但也有很大機會無法起飛。所以我們需要接納最基本的工作環境,更要凝聚意志堅定的知音。」 - 倍靈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梁立慧博士
Calvin ZHANG, Co-founder & CEO of Incus Company Limited
「工學院主辦的TLE計劃非常獨特,匯聚了工學院、理學院和工商管理學院所有教授,但運作方式卻非由教授選學生,而是由我們這些研究生選擇與哪位教授合作。」- 音科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張健鋼
Issac LEUNG, Co-founder & CEO of AutoSafe
「創業是自我發現的旅程,期間充滿挑戰,要學習自己面對所有問題。總括而言,我很感恩有機會擴闊視野。」- AutoSafe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梁栢謙
Michelle FNO, Founder of Aromeo
「我發現中學女生不願意發聲,因為她們害怕出錯。這方面比工程學還要基本,關係到如何為自己站起來。」- Aromeo創辦人Michelle FNO
Jeff CHEN, Co-Founder of Lumos
「如果你有些想法但不知道是否可行,便應試了再說。原型開發現在已經變得非常容易。拿著原型,你便可訪問其他人的想法。如果你需要市場推廣又或籌募資金的幫助,科大會有很多樂意助你一臂之力的人。」 - Lumos聯合創辦人陳浩然
Prof. LI Zexiang
「我們開始思考怎樣把研究帶到實驗室以外,為身邊不同業界轉化成有用的產品。」 – 李澤湘教授
Prof. YEUNG Sai-Kit
「足以發表論文的研究主題不一定可以轉化成商業產品,當中還需要運用設計思維、一套以用家為中心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楊世傑教授
Prof. Terrence YEE
「我很幸運可以見證了很多學生創業家成立了初創企業,而過程中,他們的能力有很大進步,為世界帶來有實效的影響。」 – 余瑞富教授
Title
工學院的知識轉移
Description
知識轉移文化已植根於工學院社群。透過教育、諮詢和人脈的雄厚支持,工學院人成立了很多初創企業,也創下很多驕人成就,可謂碩果豐收。
Submodule
Image
160 plus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60 plus patents granted per year
Mobile Image
160 plus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60 plus patents granted per year
Description
這些短片展現了工學院教員和校友的知識轉移故事。
電子鼻
電子鼻
新型智能殺菌塗層
新型智能殺菌塗層
居家抗疫應用程式
居家抗疫應用程式
超聲波送藥系統
超聲波送藥系統
Title
創業支援
Description
由原型開發與創新意念演進而來的知識,需要有效地轉移到社會,才能把其有用之處盡力發揮。就此,科大積極透過財務支持、諮詢和人脈促進學生、學院教員、卓越校友和業界之間的知識轉移。
Submodule
Entrepreneurship Support
Submodule
Title
更多新聞和故事
Description
探索工學院老師、學生和校友的抱負、創新和成就。
無人機及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的噪音問題為公眾帶來疑慮,科大張欣教授和周朋教授決心改變這局面。
科大引領無人機實現低噪安全新未來
科大科研團隊成功研發人工智能醫療平台 – SmartCare系統,革新醫療服務流程。系統已獲科大校園醫療中心率先試用。(左起)科大健康安全及環境處處長俞宗岱教授、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浩教授、SmartCare行政總裁兼聯合創辦人鄭毅誠醫生。
科大研發SmartCare智能醫療平台 推廣以病人為本的診療體驗
曾超華教授的研究獲選為《先進科學》期刊(2025年6月,第12卷21期)的封底論文。
科大工學院團隊於鋰離子電池回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促進關鍵金屬回收與減碳轉型
論文的通訊作者周圓圓教授(左;手持鈣鈦礦晶體結構模型)及第一作者段甜偉博士(右)站在太陽能板前。
科大夥美國及瑞士頂尖學府提出創新策略 重塑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兼科大醫學成像與影像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小萌教授(中)、科能三維技術(醫療)有限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丘榮豐先生(右)及骨科專科醫生、科能三維醫療顧問謝龍峰醫生(左)講解新技術的應用與未來合作計劃。
科大研發新型AI醫學影像技術 大幅降低99%輻射量
Abhishek K. Srivastava教授(前排中間)、Maksym Prodanov博士(前排右二)和Kumar Mallem(前排左二)與其研究團隊成員合影。Prodanov博士手持的三個瓶子內,載有量子棒材料。Mallem則手持綠色發光QRLED樣本。
科大研新一代QRLEDs 耀眼色彩革新智能手機與電視顯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