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研发人工智能导线辨识技术保障病人安全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能够辨识导线的人工智能技术,协助医护人员在进行置入「中央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手术后点算导线,减低导线意外遗留在病人体内的机会。
技术由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陈双幸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自去年11月起已在将军澳医院进行临床应用。在19宗应用个案中,均能准确及迅速地识别从病人体内取出经使用的导线,证明有效加强保障病人安全。
导线(guidewire)是常见于医疗程序的细线。医护人员一般会利用塞尔丁格拉技术(Seldinger technique),透过导线协助引导导管(catheter)置入人体静脉,以便导入液体、输注药物或监察血液流动状况。现时,医护人员需在正式完成医疗程序前,人手点算及核实所有曾置入人体的导线是否已被移除。
为了提升病人及手术安全,陈教授团队利用电脑视觉(computer vision)技术,研发出崭新的「人工智能检查工具」,以核实医护人员点算导线的结果。医护人员确认系统所显示的导线数目,并经人手点算后,会利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拍摄包含导线在内的所有医疗仪器的照片,人工智能系统便可以透过图像识别及数据增强(data augmentation)技术,准确快捷地把幼细的导线从众多医疗仪器及用具中区分出来和进行点算,并即时核实医护人员的人手点算结果。
陈教授说﹕「有别于人类,人工智能系统不会疲劳或分神,即使长时间覆核医护人员的人手点算结果,均可维持最高的准确性及效率。我们很高兴可以把电脑视觉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减少人为错误的机会。展望未来,我们期望可以把有关技术扩大至导线以外的其他医疗用品,减低它们遗留于病人体内的风险。」
将军澳医院麻醉科及手术室顾问医生郑鸿佳医生说﹕「导线是置入中央静脉导管手术中常用的工具,但偶尔会出现不慎遗留在病人体内的情况。医护人员一直尽力透过不同措施预防有关事件,而实施工作清单是其中一个最新及常用的措施。将军澳医院早前已引入电子点算系统,防止手术工具和医疗物料包括导线遗留于病人体内,把导线辨识技术融入电子点算系统能够进一步加强预防。」
将军澳医院智慧医院发展统筹、麻醉科及手术室部门主管司徒灵医生说﹕「医院管理局一直推广发展『智慧医院』,而将军澳医院是其中一个试点。人工智能导线辨识技术的成功落实,正正体现了智慧医院的发展能够提升医院的营运效率、病人安全及服务质素。」
除了人工智能导线辨识及点算技术,陈教授亦正把其定位探测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追踪认知障碍症病人,以及床及输液泵等医院设备。
(原文由香港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处在此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