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体验式与服务学习的教育家

Thumbnail Title
启发工程系学生感悟社会所需

专注体验式与服务学习的教育家

Content Banner
环球社会中心总监胡锦添教授透过机械人比赛推动服务学习丶共融与STEAM教育 。
环球社会中心总监胡锦添教授透过机械人比赛推动服务学习丶共融与STEAM教育 。 [Download Photo]
Body

2020 年初第一波新冠疫情爆发时,胡锦添教授与他带领的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机械人竞赛团队学生果敢地决定继续他们的工作。他们谨守防疫限制和规定,把团队细分成几个小组,全天24小时轮流在实验室工作。当「全港大专生机械人大赛2020」(Robocon 2020)由6月延期至9月举行时,团队成员已早着先机,比其他在疫情高峰时暂停备战的队伍走前了整整五个月。最终科大机械人竞赛团队先於香港赛事摘下冠军,再在ABU Robocon Festival 2020中获亚太区亚军,又一次展现了他们坚毅不屈丶勇往直前的团队精神。

胡锦添教授身兼环球社会中心总监丶鹏程青年工程师学苑副总监以及工程教育副教授,一直都以各种方式激励学生。他是工学院校友,於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取得学士丶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是土生土长的学者。他说:「工程师需要有敏锐的触觉和体会他人所需,这样他们创作的设计才能够发挥社会影响力。」无论是带领本科生参加机械人设计比赛,还是透过STEAM教育启发中小学生,胡教授都认为体验式学习是培养软性技巧和硬技能的必要元素,最终有助学生明白如何成为有社会责任心的工程师。

从小乐於助人 由此养成社会责任心

胡教授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心的工程师,素来都以身作则。他成长於普通家庭,父母任职小贩。这位家中长子早在孩童时代便发现父母经常对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少年时代的胡教授虽然要当多份兼职来支付学费和帮补家计,但他仍不忘回馈社会,积极在就读的中学带领和开创了多项社会服务,更为学校赢得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颁发的奖项。预科时代为胡教授带来了择业决定的难题:应该选择社会工作还是工程学为终身事业?最终,胡教授为了追寻理想和自己热爱的数理学科而选定向工学院进发。他用功勤奋丶努力实现理想,而且继续怀着善心服务他人,可说是香港狮子山精神的写照。

作为体验式与服务学习的先锋,胡教授深信发展多元能力可以比追求学术卓越走得更远。虽然香港於2012年推行新的四年制本科课程後,体验式与服务学习逐渐成为个中重点;但在2005年时,胡教授却需要花上不少气力游说学生参与此类学习活动。学生的回应率由首年的0%升至第三年的100%。到了2008年,胡教授的学生已设计出帮助提醒长者准时服药的装置,也为视障人士设计了一部点字打印机。这些小发明发挥了实际影响力,而且在多个本地和国际赛事中获得不少奖项,包括亚太资讯及通讯科技大奖。

胡教授於2010年开始为声誉日隆的科大机械人竞赛团队担任导师,他在倡导体验式和服务学习所付出的多方面努力也随着新角色产生越来越强的协同效益。2011年,工学院正式成立环球社会中心,由胡教授出任创办总监。该中心现时有10名员工,专责为科大本科生筹划与工程学专业学会和社区组织合办的增益课程。中心也与鹏程青年工程师学苑携手合作,为中小学生举办各式活动和比赛,藉以推动香港的STEAM教育。

The HKUST Robotics Team has always demonstrated great team spirit in competitions.
科大机械人竞赛团队在每场赛事中均展现出上下一心的团队精神。

环球社会中心每年都会招募约120名学生接受特定的训练。在胡教授的指导下,学生自2007年以来已赢得超过210个奖项。他们参与的比赛种类繁多,包括机械人比赛丶工程设计比赛丶社区设计比赛丶商业计划比赛丶学生论文比赛丶毕业专题项目比赛和研究比赛。

为鼓励各体验式学习学生小组互动协作,科大学生宿舍第八座和第九座地下特别设立了名为「Dream Team Hub」的专属空间,於2022年9月起让各小组使用。科大机械人竞赛团队旗下四支资深的小队均以Dream Team Hub为家,他们分别是全港大专生机械人大赛小队丶智能竞赛小队丶无人机小队和水底机械人小队;还有三个较近年成立的队伍——机甲大师 ENTERPRIZE 队丶红鸟电动赛车队和Aero Team。虽然小队过往互相较劲,胡教授却鼓励他们合作招募生力军和共享後勤资讯和资源,以达至互惠互利。他的循循善诱最终令三支队龄较浅小队的总申请人数增至近340人,人数较以往大增八成。

Under Prof. Woo’s supervision, the Robotics Team students achieved numerous major awards over the years, including the All-Around Champion in the Marine Advanced Technology Education (MATE) International ROV Competition in 2019 and 2017.
在胡锦添教授的指导下,机械人竞赛团队的学生多年来屡获国际殊荣,包括於2019年及2017年在美国海洋先进技术教育中心(MATE)国际水底机械人(ROV)大赛中勇夺全场总冠军。

新冠挑战 迎难而上

疫情期间,胡教授启发学生在挑战中迎难而上。2020年初首数个月,即疫情突袭香港的时候,他继续与机械人竞赛团队成员定期举行线上会议,讨论成员是否应该继续在实验室工作。胡教授一方面确保参与同学遵守所有防疫限制,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反思参加竞赛团队的目的——只是单纯为了作赛,还是因为希望在过程中学习和解决问题?最後,团队成员决定作出弹性安排,以配合疫情规限的方式继续在实验室工作。当时香港口罩严重短缺,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新队员主动联络印尼的口罩工厂,希望帮助本地组员解决口罩不足的燃眉之急,可见组员手足情深。胡教授说:「我们就像一家人。」

他补充指:「於新冠疫情期间继续工作的竞赛队伍在全球寥寥无几,我们是其中一队。假如主办单位联络我们说赛事继续举行,我们也可以即时参赛。」全港大专生机械人大赛2020最终於9月举行,科大队伍横扫三个奖项,实验室也没有任何新冠确诊个案。

以 STEAM 促进多元共融

除了栽培科大学生,胡教授也致力培育中小学生,希望引发他们对科学丶数学和工程学的兴趣,同时提升他们的同理心。在他的领导下,环球社会中心特别为这个年龄层的同学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机械人比赛和活动,包括至今已举办九届的水底机械人大赛,以及举办了六年的iSTEAM Robotics For Youths 计划。

赛事背後,原来又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在2013年,胡教授应心光盲人院暨学校邀请演讲,主题是制作水底机械人。参与讲座的学生反应热烈,更诚邀胡教授日後为他们主持制作机械人的工作坊。胡教授在工作坊後发现,视障学生可以於两个半小时内制成自己的机械人,相对於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学丶一般需要两小时完成而言,时间没有多出很多。这些有特殊学习需要(SEN)的同学後来参加了一个水底机械人的公开比赛,与非SEN同学对赛,最後赢得亚军。这段鼓舞人心的消息很快得到广传,令越来越多SEN学校联络胡教授,邀请他主持机械人工作坊。胡教授於是想,与其鼓励和协助这些同学参与外间比赛,不如让科大担任主办人,为本地中小学生举行专属的机械人设计比赛。2015年,首届由科大主办丶专为香港中小学生而设的水底机械人大赛正式诞生。

为鼓励共融,大赛指定参赛队伍必需符合五大条件中最少两项:组员须来自不同级别丶有男有女,组员也须包括SEN学生丶少数族裔或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同学。为加强科大学生与SEN学生的沟通技巧,胡教授特别邀请了SEN 学生的教师向科大同学赐教,让科大同学可以更有效及积极与参赛者在活动中互动。自此,比赛的受欢迎程度有增无减,口碑载道。以2023年为例,便有约800名申请人争夺600个参赛名额。一些前参加者更主动到场义务担任师友导师。於2018年,这项富有意义的比赛还入选了环球工学院院长委员会(GEDC)Airbus GEDC Diversity Award的全球三大项目之一,是科大首度获得同类嘉许。该奖项旨在表扬以创意利用科技来加强工程学教育多元性的项目, 2018年该届共有39项参选项目,分别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

胡教授向来重视提供平等学习机会。他说:「精英学校和精英学生随时享有大量机会。对於机会不多的人来说,一个机会的意义特别重大。虽然大赛并没有为SEN参加者放宽要求,但SEN小组或较年轻小组战胜其他队伍并不罕见。很多老师和我分享说,一些少数族裔学生本来严重缺乏自信,但在比赛後,他们都能够昂首阔步。对於很多学生来说,这是他们首次获选参与活动。教育应该能照顾学生的多元需要。」

Prof. Tim Woo is keen to promote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m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胡锦添教授致力在中小学生的工程学教育中促进多元与共融,为他们缔造平等的学习机会。

疫境中续推STEAM教育

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环球社会中心仍继续为中小学生举办STEAM活动。胡教授说:「中小学的同学需要持续学习。科大本科生组成『STEAM导师团队』,为这些活动担任导师。大学生的生活不应该只於线上度过,他们也需要与其他人互动才能好好学习。」

在疫情期间,科大本科生透过Easy Robotics@Home计划,继续为中小学生和他们的老师提供培训。在计划首年,小组向中小学队伍寄出制作水底机械人的学习套装。计划於第二年随着疫情趋稳定享有较大弹性,当时的中小学团队共有500名参加者,STEAM导师小组指导他们善用硬币丶锡纸等家里常见的物料来学习水底机械人基本知识。

此外,透过由科大同学组成的「科大探险队」,环球社会中心为中小学生和公众制作了网上教学短片,以幽默易懂的方式说明如何制作水底机械人。胡教授本身也有参演这些教学短片。科大於2018年成立了STEM@HKUST 平台,胡教授也是其中一位联合创办人。平台上有不少由多位科大教授参与演出和撰写的STEM短片和文章,内容围绕有趣的科普主题,例如是《植物都会生癌?》丶《情感脑作怪》等。胡教授说:「 iSTEAM 计划中的 i,是 inclusion 的意思,代表共融。」

服务不同人士 照顾多元需要

这位工程学教授不但尽心尽力发展本科生的服务学习,也努力促进中小学生的STEAM教育,到底动力何来?胡教授说:「我记得有一次获邀到中学演讲,我随意举例,提到手机是一种科技产品的日常例子。演讲後,一位老师私下告诉我,这些学生没有人能负担得起手机。那时是2008年,当时香港人平均每人拥有三部手机,所以听到老师这样说,我感到又震惊又难过。」

胡教授有感而发地补充说:「这次经历正好提醒我凡事不应太理所当然。工程师需要理解别人的需要,才能设计出方便易用的产品。学习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工程师也是学做人的必要一步,当中学懂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服务学习的过程能达至教学相长,科大同学往往会发现自己从中小学生身上学到的,要比他们所教的要多。」胡教授有些旧生在毕业後继续延续这些深刻体会,参与教育年轻人以及为不同需要人士设计产品的工作。

凭藉多年来的优秀教学表现,胡教授至今共获得三个知名的教学奖,分别是教资会杰出教学奖丶科大祁敖卓越教学服务奖章,以及工学院卓越教学嘉许奖。他回想与教资会就教学奖进行面谈时,曾提及工程师应具备同理心才可以令世界变得更美好,而同理心正是体验式和服务学习的关键。技能则可以透过动手做和实践来学习。

他对有志成为工程师的年轻人寄语:「大胆尝试,小心求证。努力工作,不要斤斤计较,只有这样才可以学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