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雁教授:知难而进的女工程师
冯雁教授在人工智能领域遐迩闻名,其贡献远超各项科研突破及其创建的智能系统。 在科大春风化雨二十四载,冯教授堪称现代女性模楷。 今次这位人工智能专家与一位工程学女生促膝而谈,从成长经历说起,进而以女性角度探讨工程学与人生目标。
身为工程学本科生,这是我首次与冯教授面对面倾谈,得此良机,虽然自觉幸运,但紧张难免。 然而,当冯教授步进房间的一刻,我立时给她所展现的热诚和自信折服,知道必会从她身上获益良多。
「我要证明你是错的」
冯教授年轻时兴趣广泛,从艺术、商业到科学,皆有涉猎,机械人和科幻小说尤其叫她着迷。 成为工程师的志愿,早在中学时代已经萌芽。 双亲虽然十分支持女儿勇往直前,追寻梦想,但身边人却不看好,甚至大泼冷水。
冯教授说:「亲友告诉我妈,说我虽然聪颖,在很多事情上独占鳌头,但数学成绩难与男孩子匹敌。 我当时心里暗想,一定要证明他是错的;自此以后,我的数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从未失手。 」
不看好其工程路的,还有力劝冯教授转攻医科的学校辅导员。 那时候,对于喜爱科学的女孩,社会普遍认为当医生便是她们的最好出路。
「我跟他们说,我要当工程师,不是医生! 我对生物学没有兴趣,而且我怕血! 」冯教授边说边笑。 「其他人还告诉我工程师之路崎岖难行,女孩子要争一席位,更是事倍功半。 但我说,我就是非做不可,结果我说到做到! 」
即使天赋不凡,也总得遇上伯乐才可发光发热。 在学校里,冯教授幸运地遇上一位热心的实验室技术员,为她打开通往工程学殿堂的大门,就像大热电视剧集《后翼弃兵》的女主角,受校工启蒙终成国际象棋巨匠。
她回忆说:「我就读女子中学,在众多学生兴趣小组中,唯独没有工程学会! 幸好遇上这位实验室技术员,愿意在课余时间充当我和几个女孩子的导师,传授工程学和电脑编程知识。 我甚至成立电子学会 — 虽然会员只有自己一人! 」
冯教授「证明别人是错的」这股干劲对我来说特别有分量。 事实上,我的父亲也是工程师,时常对我说女性在业界全无优势。 犹记得他听到女儿希望成为工程师时,立即大力劝说我改变主意,转修建筑。 父亲在工程界拼搏多年,如此反应虽只是出于保护女儿,但从那一刻开始,我意识到女工程师的路并不好走。 然而,看见有女性在STEM领域干出佳绩,我感到特别鼓舞,冯教授的榜样更让我肯定自己的选择正确。
「社会需要更多女性典范」
冯教授投身工程专业多年,她认为在STEM相关行业中,促进性别平等的努力已取得一些成果,但我有感步伐还是有点缓慢,她却说属意料之内,令我颇感诧异。
「有关职场性别平等的讨论尚在起步阶段,我相信最少 5至10年后才有望出现重大转变。 」冯教授虽然谨慎,但说时却不失乐观,并期望社会可以给予女性更多鼓励。
她说:「担任主管的女工程师只占少数,假如没有女性身居要职,怎能树立足够榜样? 更遑论鼓励像你这样的年轻女子投身 STEM专业了! 」
身为人母,冯教授认为女性纵使有心驰骋职场,但照顾家庭的责任心,大概是令她们不愿承担领导角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她说:「专业女性仍然主力担当家务、看顾子女和家中老人的责任,对她们是很重的负担。 」
「除非男性共同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否则,女性面对的难题不易解决! 」
这一刻,我心里兀地想到:长久以来,要在家庭与事业间作出取舍的总是女性! 今时今日,我相信大抵已到了改变社会,鼓励女性勇敢追求事业与人生目标的适当时候。
冯教授也点出女工程师的优势—由于女性需要肩负种种社会预期责任,她们一般更有能力一身多职,兼顾不同工作。
「女性往往较有同理心,易于理解别人。 」冯教授认为这种女性角度有助她们更容易在职场上与人合作,发挥团队精神。 「从现时的趋势看,女工程师较多投身以人为本的工程领域,如社交机械人技术及教育。 」
女性的同理心角度在专业上能加以发挥,冯教授的切身经历正是最好的佐证。 她于2015年确诊患上癌症,与主诊医生一起制定治疗计划期间,阅读了不少医学文献,从中知道机器学习有助研究各种疾病。
她说:「别人的研究成果助我捡回一命。 我详细了解自己的治疗计划,就像从事专题研究一样,并开始思考可以怎样帮助他人。 」
最近,冯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便推出了自助网上平台 「Meet Nora!」,帮助因新冠肺炎而需接受检疫的人士在隔离期间维持情绪和心理健康。
「必须相信自己」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它让我感受到无比意义! 」冯教授这样总结自己至今的事业和人生。
我细味冯教授的话:她带着「证明别人是错的」并劲,在工程路上披荆斩棘,取得今天的卓越成就。 我想,在所有渴望活出自我的女性身上,包括我自己,大概都拥有这种特质!
冯教授坚定和自豪的说:「我常常教导女儿和学生—要成功,就不必理会说你不行的人。 你越希望迎难而上,质疑你的人便越多;因此,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我们需要鼓励年轻女性,让她 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
生命旅程中,逆境、挑战和歧视在所多有,但只要抖擞精神,坚持奋战,无论对人对己,都可以证明我们手握主导权,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
按此观看访问片段
英文撰文: 工学院学生赵彦晴
(原文由香港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处在此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