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创新

沈劭劼教授(右三)及其博士生蒋辰星(得奖论文的第一作者丶右二)丶刘佩泽(左一)和余泽寰(左二),以及其前博士生周博宇博士(左三),於2024年IEEE机械人与自动化国际会议上获颁《IEEE机械人与自动化快报》最佳论文奖。
沈劭劼教授(右三)及其博士生蒋辰星(得奖论文的第一作者丶右二)丶刘佩泽(左一)和余泽寰(左二),以及其前博士生周博宇博士(左三),於2024年IEEE机械人与自动化国际会议上获颁《IEEE机械人与自动化快报》最佳论文奖。 
陆萌茜教授(左一)及她的研究团队成员——博士生张路加(左二)丶前博士後研究员赵阳(右二)和博士後研究员郑达勋(右一)。他们合着的论文题为「Future Changes in Global Atmospheric Rivers Projected by CMIP6 Models」。
陆萌茜教授(左一)及她的研究团队成员——博士生张路加(左二)丶前博士後研究员赵阳(右二)和博士後研究员郑达勋(右一)。他们合着的论文题为「Future Changes in Global Atmospheric Rivers Projected by CMIP6 Models」。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评审团主席David Taji Farouki先生(穿鲜蓝色西装者)与科大全体参展团包括科大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金信哲博士(第二排左三)丶工学院院长罗康锦教授(第二排左七),以及信和集团创新联席董事兼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香港代表杨孟璋工程师(第二排左五)合影。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评审团主席David Taji Farouki先生(穿鲜蓝色西装者)与科大全体参展团包括科大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金信哲博士(第二排左三)丶工学院院长罗康锦教授(第二排左七),以及信和集团创新联席董事兼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香港代表杨孟璋工程师(第二排左五)合影。 
范智勇教授(中)及论文的两位同等贡献第一作者:前科大博士后研究员、现任吉林大学教授王琛博士(右)、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哲学博士2023年毕业生陈哲思博士(左)
范智勇教授(中)及论文的两位同等贡献第一作者:前科大博士后研究员、现任吉林大学教授王琛博士(右)、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哲学博士2023年毕业生陈哲思博士(左) 
曾靖婷博士(Melody)现为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及 Allegrow Biotech Ltd. 联合创办人。
曾靖婷博士(Melody)现为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及 Allegrow Biotech Ltd. 联合创办人。 
为疾病治疗带来正面影响
(左起)哲学博士生朱泽远(第二作者)丶博士後研究员及2021年哲学博士毕业生Mostafa Karami博士(第一作者)及陈弦教授(首席研究员及通讯作者)
(左起)哲学博士生朱泽远(第二作者)丶博士後研究员及2021年哲学博士毕业生Mostafa Karami博士(第一作者)及陈弦教授(首席研究员及通讯作者) 
张军教授(图)和他的前哲学博士生邵嘉伟博士的研究旨在建立一个具私隐保护丶高效通讯和异质性自适应的联邦训练框架。
张军教授(图)和他的前哲学博士生邵嘉伟博士的研究旨在建立一个具私隐保护丶高效通讯和异质性自适应的联邦训练框架。 
陈敬教授成功研制首款结合氮化镓和碳化矽的混合场效应晶体管,让这两种化合物的互补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陈敬教授成功研制首款结合氮化镓和碳化矽的混合场效应晶体管,让这两种化合物的互补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右六)、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部主管(丰盛耆年及长者服务)王兼扬先生(左五)、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左四)、科大工学院院长罗康锦教授(左三)及其他科大高层管理人员与三位科大「杰出创科学人」教授:周晓方教授、解亭教授及苏慧教授(右五至三)一同为三个赛马会创科实验室揭幕。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右六)、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部主管(丰盛耆年及长者服务)王兼扬先生(左五)、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左四)、科大工学院院长罗康锦教授(左三)及其他科大高层管理人员与三位科大「杰出创科学人」教授:周晓方教授、解亭教授及苏慧教授(右五至三)一同为三个赛马会创科实验室揭幕。 
杨征保教授开发的多功能、可重构和抗破坏单线感测器阵列有望优化感测器阵列在机器人技术、航空、医疗保健和工业机械等领域的应用。
杨征保教授开发的多功能、可重构和抗破坏单线感测器阵列有望优化感测器阵列在机器人技术、航空、医疗保健和工业机械等领域的应用。 
优化感测器阵列在多个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