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原创SANI技术荣获2018国际水协项目创新奖

Body

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陈光浩及其研究团队荣获2018国际水协项目创新奖「突破性科研」组别铜奖,以表彰团队的SANI技术在创新、低能耗和低碳污水处理技术的突破,以及对全球(特别是沿海城市)污水处理的贡献。

国际水协项目创新奖每两年颁发一次,旨在表扬水管理、研究和技术上的优秀创新作品。今年是该奖设立的第十二年,吸引了来自45个国家共160个项目参赛。颁奖典礼於2018年国际水协世界水大会及展览会期间(9月16至21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為期六天的活动吸引了超过9,000名国际水专家参与。

国际水协前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Glen T. DAIGGER教授说:「我对陈光浩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印象十分深刻。利用海水作為替代水源、营养和能量来源是未来应用性研究的重要方向。叁水系统和SANI工艺可单独使用,但两者的综合系统能產生更低成本、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现今世界上仍有8.44亿人口缺乏安全用水,23亿人口缺少足够的卫生设施。我很肯定这个研究发现能為岛屿和沿海地区/国家带来很大的好处。」

陈光浩教授表示:「SANI技术再获国际水协项目创新奖是对该原创技术的肯定和对团队的极大鼓舞。在此我代表全体团队成员衷心感谢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创新科技署、香港渠务署及其他机构的大力支持。」

关於SANI技术(杀泥技术)
香港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海水冲厕系统,每年节省达叁亿立方米的淡水及服务585万市民。该系统更逐渐发展為香港国际机场现时使用的叁水系统。叁水系统不仅每年节省52%淡水资源,并通过海水冷却每年节省30,000兆瓦时的电力。基於香港海水冲厕系统的实践与发展,陈光浩教授通过十年研究及反復论证,提出了以香港生活污水中特有的硫酸盐為电子供体的新型污水处理理论及工艺,即同步硫酸盐还原、硝化、自养反硝化工艺(Sulfate reduction,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and Nitrification Integrated (SANI) process ,中文名為杀泥工艺)。工艺的核心是在传统的碳氮循环中加入硫循环。由於叁种功能菌生长缓慢,过程所造成的產泥量也相应大大减少。每天处理1,000立方米污水的杀泥技术大型示范工程已经成功运行250天,实现了70%的污泥减量。现今全球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严峻,杀泥技术及其示范工程可為沿海城市当局带来全新水资源管理计划的经验和发展方向。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