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综合系统与设计课程学生创作未来电车设计概念

Thumbnail Title
推动环保运输持续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综合系统与设计课程学生创作未来电车设计概念

Content Banner
科大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主任崔志英教授(右三)、科大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讲师莫诗敏博士(左二)、香港电车董事总经理敖思灏先生(左三)、香港电车市场商务及品牌总监张永恒先生(左一),以及综合系统与设计课程二年级学生庄汶希(右二)和李熙蕊(右一)
科大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主任崔志英教授(右三)、科大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讲师莫诗敏博士(左二)、香港电车董事总经理敖思灏先生(左三)、香港电车市场商务及品牌总监张永恒先生(左一),以及综合系统与设计课程二年级学生庄汶希(右二)和李熙蕊(右一) [Download Photo]
Body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学生与香港电车有限公司(香港电车)合作,创作出既新颖又环保的概念,有可能融入未来电车设计之中。

此计划命名为「电车在香港的运输系统∶为未来低碳运输设计第八代电车」,旨在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从而着手解决社会上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在过去一个学期,学生以实现低碳运输为目标,分别以提升电车车厢客流或空气流通情况为题进行研习及设计。

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主任崔志英教授感谢香港电车,於去年秋季学期为27位二年级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机会,让他们亲手设计电车。崔教授指出∶「电车是香港标志性和独特的低碳交通工具。我非常感谢香港电车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培育他们的创意,让他们实践创新意念。我们的学生都十分年轻并富有创意,但我们更希望目睹他们以有效和巧妙的方式创造出他们的设计。」

香港电车董事总经理敖思灏先生说∶「我乐见科大综合系统与设计课程学生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环保的关注和低碳生活的追求,展现出与香港电车一致的愿景。此外,他们着重顾客的体验,要确保乘客感觉舒适,令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的设计充分反映出电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连系着社群丶这个城市及其历史,他们都能够掌握这些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中一项设计名为「流动」(Flow),在电车上层的前後方加设肋骨型的装置,形成一条「空气隧道」,带动上层的空气流动;再配合开放式楼梯设计,把空气带到下层。

「我们亦运用了独特的设计语言 - 语意设计 - 把车顶设计成呈波浪形,提升乘车体验。我们希望乘客感受到凉快之馀,同时意识到改善了的空气对流是如何运作。」学生组员之一庄汶希说,她与黄文彦和陈思宇合作完成这个设计。

另一项设计是「海风」(Seabreeze),其组件的设计仿效贝壳形状,从而产生「宽德效应」(Coanda effect),透过增加每个组件的表面积,加强自然蒸发冷却效果。在美学上,波浪形外观亦与从海洋送来的鲜风相呼应。

组员李熙蕊同学解释∶「我们的设计加强了空气对流,藉此鼓励更多人乘搭这款令人着迷的低碳交通工具。」另外两位组员包括卓彦和周康翘。

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讲师莫诗敏博士表示∶「这个课程培养学生以系统思维,结合设计方法和过程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我来自设计学科,特别喜欢教导工程学的学生。他们的学科背景和对科技的兴趣,有助提升设计解决方案,尤其用於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此计划乃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其中一项课程要求,让学生以专题形式探索如何利用设计方案带来系统的改变。课程建基於一个反覆改良设计的程序,当中包含不继讨论丶验证概念丶原型测试,及重复改进设计。在2020年秋季学期,此课程的同学合共创造了10款不同的电车模型。

课程影片链接在此

 

关于香港科技大学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

香港科技大学综合系统与设计学部提供跨学科的训练,其重点则放在综合系统与设计的领域。 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参与学习范畴及课程内容的规划。 教学过程采用专题式导向学习,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进行综合系统研习,学习并获取设计和系统思维方面的知识,建立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在现今社会,颠覆性创新成果的诞生离不开前沿科学发现与崭新工程技术的结合。 因此对能掌握并能融合不同知识范畴,且具备以人为本精神、了解社会需求的创新者会有很大的需求。

关于香港电车有限公司

香港电车有限公司(「香港电车」)自1904 年起竭诚服务乘客。 现时,香港电车拥有165辆双层电车(当中包括充满怀旧气息的两辆古典派对电车及一辆古典观光电车「电车全景游」及文创电车),是世界上仍在服务中的最大双层电车车队,每日接载可多达20万人次的乘客。 香港电车一方面致力打造成为独具及具代表性的公共交通服务机构,另一方面尽力满足现今 21 世纪乘客的期望,为香港提供最环保、最经济实惠、最有效使用路面空间的运输模式。

香港电车由RATP Dev Asia拥有。